简体中文 | 會員登錄     
訪問次數:1239972     
   
 古玉器學者研究室
 古玉器專家楊建芳教授
 古玉器專家張敬國教授
 古玉器專家姜濤教授
 古玉器專家劉雲輝教授
 古玉器會員工作室
 博物館與考古研究
 古玉器新解
 學者講堂
  古玉器學者研究室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章索引 > 古玉器學者研究室  
淩家灘溯源
发布日期:2013/02/28    作者:张敬国   浏览次数:14752
 

    淩家灘遺址位於安徽省含山縣城南約30公里的銅閘鎮淩家灘村,瀕臨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東岸,遺址總面積約160萬平方米(為尉遲寺16倍),經碳14測定其年代距今約5500年-5300年,是長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中心遺址。自1987至2007年,經過五次考古發掘,共發掘面積約2650平方米,發現墓葬70座,祭壇1座,祭祀坑3個,積石圈4個,人工壘砌的石牆1條,出土陶器、石器、玉器2000多件,其中玉器占出土文物的65%以上,反映出同時期其他遺址中所罕見的精美程度和工藝水準。1因此,如果說尉遲寺是一個原始村落,遠古時期的淩家灘就是一座中國最古老的城市,甚至是一個城邦國家的首都,可以肯定這是一處大型聚落遺址中心。

    從概貌上看,整個遺址區沿裕溪河而建,周邊圍有大型壕溝,具備城郭的雛形。裏面依據臺階狀地勢由低向高分為三個區域:一是海拔5-6米層面的普通部落成員的居住區,房基和庭院遺址帶有明顯的規劃和設計痕跡。(圖一)

    二是在海拔15米層面,發現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紅陶塊建築遺跡,壘砌厚度1.5米。紅陶塊是當時人工燒制的原始建築材料,由稻杆和稻殼攪拌摔打成塊後經800~1000℃窯火燒成,質地堅硬,是磚的祖形。這樣一大片紅陶塊遺跡極為罕見,可能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神廟和宮殿遺址,屬城市的政治中心區域,是貴族居住、部落會盟、祭祀和舉行各種大型活動的場所。有趣的是還發現一口用紅陶塊砌成井壁的水井,井口直徑1米,深3.8米,說明當時人已知道衛生飲水。

    三是海拔20—25米最高層面的墓葬區,意味著祖先去世後離天最近,這也是天人相接觀念在遠古時期最原始的表達。墓區東西兩側的墓隨葬品數量較少;而在最南邊第一、二排的墓葬,則隨葬大批精美和高規格的玉禮器。07年第23號大墓(圖二)出土尤為豐富的重禮器及代表性祭器玉豬,推測其墓主可能就是該部落掌握神權的最高權力的首領,這表明氏族社會內部已發生嚴重的貧富分化現象。在其中兩塊墓葬區的分界處還發現一條高30寬20釐米、東北/西南走向、長度不詳、用小石塊契壘而成的帶狀“石牆”,這是否對兩個墓區成員因氏族不同而做的隔離,不得而知,但其建築工藝令人驚歎。它是利用石塊自身寬窄大小不等的形狀,一塊塊相互契壘起來的,每塊石頭之間可能用糯米汁粘合劑,但至今用手仍不易將石塊取出。這足以表明淩家灘的先民們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經掌握了幾何力學和生物化學基本知識。

        1  2  3  4  5           
返回 >>
楊建芳師生古玉研究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s by united art press corporation
會址:臺北市內湖區洲子街50號6F 电话:886-02-26594989 传真:886-02-26595031